在乳制品的生產過程中,液態物料定量灌裝機作為關鍵設備對企業產品的凈含量是否符合相關規定以及企業內部的成本控制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對液態物料定量灌裝機的檢定顯得格外重要。
在JJG 687-2006《液態物料定量灌裝機》檢定規程中,對定重式的灌裝機檢定采用稱重法有如下說明:
1)根據灌裝量選用相應的稱重裝置;
2)在灌裝機的生產線上,將相當于灌裝頭三倍數量編號標識依次貼在盛裝容器上……
3)在裝箱前取下帶有編號標識的盛裝容器,依次分別進行稱量……
4)依次倒掉帶有編號標識的承裝容器內的液體,控干15s后依次進行稱量,……”
然而在檢定過程中,我們發現規程中規定的方法漸顯不適。理由有三:
一是需要準備三倍數量的灌裝容器。現代的定量灌裝機基本上都是多頭灌裝,一般都為12個灌裝頭甚至有72個灌裝頭的灌裝機,按照規程的要求,需要檢定人員準備36只甚至216只盛裝容器。這些盛裝容器如何在封閉的灌裝機中安全、快速、準確地擺放,并且能夠安全取出,準確稱量,就是對檢定工作的一大考驗。
二是規程規定需要倒掉盛裝容器內的液體。要知道在檢定過程中倒掉的都是鮮牛奶或者是奶制品,而乳制品行業對衛生有著極高的要求,脫離了真空包裝的乳制品不會再回收利用,那么幾十份甚至上百份的乳品就這么浪費了,是很可惜的。
三是乳制品在倒出時容易有起泡、掛壁現象,很難完全倒干凈,并且容器的倒置和控干的過程費時費力。
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在遵守檢定規程的前提下,將灌裝機檢定過程進行科學優化,即將檢定過程中擺放盛裝容器→灌裝→稱量→倒出→再稱量的過程優化為直接稱量樣品的毛重,并根據灌裝品的皮重值趨于一致性,來判斷灌裝凈含量是否滿足規程的要求。初步設想,按照由灌裝機的準確度等級來計算灌裝品的毛重的上下限,然后對毛重后進行數據對比的方法來代替規程中所提供的方法,若灌裝品的皮重值趨于一致,則很容易判斷灌裝凈含量是否滿足規程的要求,即相應灌裝機在規定的準確度等級內是否合格。
因為乳制品企業定量灌裝機灌裝的產品屬于定量包裝商品,其產品的凈含量需要滿足《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JJF 1070-2005的相關要求,而且本文所論述的優化檢定方法的前提必須是盛裝容器的重量(皮重)基本一致,由此我們聯系到《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則》JJF 1070-2005中去除皮重的方法,即:對檢驗批樣品的檢驗,可根據檢驗方法的需要,并結合皮重的均勻性和樣本量的大小,按表1的規定除去皮重。
表1 下載原表
Rc=凈含量重量之差Rt=皮重之差
由于乳制品盛裝容器的重量(皮重)基本一致,則Rt會很小,甚至接近于零,那么Rc/Rt的比值則會接近于無窮大,根據表中所列,皮重值的獲得只需選取2組樣品即可,而在生產線上獲得皮重值也是輕而易舉的事,進而根據灌裝機等級來確定灌裝產品的最大允許誤差,從而反計算至產品的凈重后進行數據對比,最后判斷產品是否合格。
下面以10灌裝頭的定重式液態奶灌裝機為例說明。
首先按照規程中的檢定方法:(1)根據灌裝機得灌裝量選用相應的稱重裝置。(2)在灌裝機的生產線上取下灌裝頭3倍數量的成品,依次分別進行稱量,記錄毛重數據。(3)確定皮重值,計算產品的凈含量。(4)利用規程中的公式求出灌裝質量的相對誤差。(5)得出產品的灌裝合格率。
利用科學簡化的檢定方法由于是直接稱量樣品毛重,并不需要貼標識、控干等過程,大大縮短了檢定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不造成乳制品的浪費,節約了成本,受到了乳制品企業的歡迎。